倡导理性消费 珍视个人信用

  • 理性消费篇
  •   1、理性消费定义

  理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能力允许的条件下,依照个人生活所需、合理识别、评估对比、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的消费行为。

  2、如何做到理性消费

 (1)按消费需求结构,即按生存需求、发展需求、享受需求的顺序考虑家庭的消费开支。

 (2)消费要量力而行。

 (3)消费要精打细算,注重效益,不仅要算金钱账、时间账、精力账,还要注重消费每种产品的效用。

 (4)消费要适时。在消费中要注意消费观念、消费习惯的变化,尽量避免在“过时”或即将过时的消费品上花钱而造成浪费。

  • 个人信用篇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个人消费信贷、信用卡等方式进行透支消费,“提前享受”,但提前消费要注意个人承受能力,避免影响个人信用。

  1、个人信用记录是什么?

个人信用记录通常是以个人信用报告的形式表现,个人征信报告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出具的全面、客观地记录个人基本信息、信贷还款、履约及守法等情况的报告,被形象地称为“经济身份证”。

商业银行在取得合规授权的前提下,在受理贷款、信用卡等信贷业务或进行贷后管理时,需要查询个人信用记录。

  2、信用记录的用途有哪些?

个人信用记录的使用主要集中于信贷领域,如果个人信用状况良好,会提高得到银行信贷的机会,而不良信用记录则让信贷寸步难行,很可能被银行相关业务拒之门外。

  3、产生不良信用记录的原因?

不良记录主要是在借贷、赊购、担保、租赁、保险、使用信用卡等活动中未按照合同履行义务或未承担相关责任所产生的。

 (1)贷款没有按期还款

 (2)信用卡逾期还款

 (3)为第三方提供担保时,第三方没有按时偿还贷款

 (4)法院部分经济类判决,欠账等经济纠纷

 (5)被他人冒用身份证

  4、不良记录能否修改

按照人民银行规定,商业银行须向人民银行如实报送征信信息,商业银行无权随意消除、更改由于个人原因导致的信用记录不良。不良信息自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保留5年。

  5、日常生活中注意事项:

 (1)不要委托中介机构或他人办理信用卡、贷款。

 (2)管理好自己的卡片、密码和身份证等要件,防止被他人冒用,为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记住自己每月的账单日和还款日,按时还款,如果外出时间长的话,应提前还款,以免造成因在外地而未能按时还款。

 (4)切记不要拿信用卡来套取现金,这不仅会影响自己的信用,而且还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5)“量入而出”合理安排个人的信用消费,不要过度透支,应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来合理安排信用消费。

 (6)建议个人每年至少查询一次个人信用报告,及时关注自己的信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