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金融掌门人如是说|如何打造科创金融特色银行,嘉兴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林斌这样说……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正书写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嘉兴,这座长三角区域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正以金融之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此次“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奋力谱写金融强国嘉兴篇章特别策划——2024金融掌门人如是说”宣传活动,由嘉兴市银行业协会、嘉兴市保险行业协会、嘉兴日报主办,旨在深入挖掘和展示嘉兴金融机构在助力深化改革开放中的工作亮点和成功经验。通过访谈叙述、视频记录、新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将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嘉兴金融业的优异成绩和生动实践。

  在金融领域的这场盛会中,各银行保险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将接受记者专访,讲述他们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以金融创新推动经济发展,以优质服务助力民生改善。这不仅是一次对嘉兴金融业发展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对金融行业未来发展路径的深刻探索。

  贵行是如何贯彻落实《嘉兴银行业保险业2024年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工作要点》的?请结合具体做法和案例谈谈。

  科技源于创新,成于金融。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精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领域,并将科技金融置于首位,凸显其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科技型企业的核心价值。嘉兴银行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紧抓嘉兴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历史机遇,依据《嘉兴银行业保险业2024年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工作要点》,全面深化“科创金融特色银行”转型之路,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探索。

  ⑴坚持系统思维,多层次完善顶层设计

  2022年,嘉兴作为全国唯一入选跨省域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地级市,站上了科创金融改革的“潮头”。作为改革试验区内的地方法人银行,嘉兴银行“入局”即是“弄潮儿”。

  早在2009年,嘉兴银行便已开展科创金融业务探索。2015年,设立了行内首家具有科技属性、致力于服务科技企业的科技支行,是浙江省内首批专营科技支行。

  试验区总体方案出台后,嘉兴银行迅速行动,于2023年初发布“科创金融特色银行”全面转型动员令,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全面赋能我市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和科创金融一体化服务基地的总体目标。

  紧抓宝贵的发展机遇,嘉兴银行将“科创金融特色银行”作为“十四五”战略目标,打造有嘉银辨识度的科创金融发展模式。在董事会层面,成立金融创新委员会;在总行经营层面,建立科创金融领导小组机制;在业务执行层面,成立全市首批科创金融事业部,设立第二家科创金融专营支行,在全部15家分支机构挂牌科创金融中心、成立17支科创金融专营团队,建立“1+2+N”的专业团队服务体系。

  作为“领跑者”,嘉兴银行连续三年获评嘉兴市金融机构支持科创金融改革考核“A等行”;实践案例连续两年入选嘉兴市优秀科创金融改革创新案例;两家科创金融专营机构均获评嘉兴市“A类科技支行”。

  今年初以来,为顺应不断深化的金融改革,聚焦科创金融转型战略目标,嘉兴银行还专门制定了《科创金融(2023—2027)行动方案》《嘉兴银行2024年科创金融体系化建设工作计划“60”条》,适应科技创新和科创企业发展多元化需求,提升科创金融服务质效,从战略引领、创新突破、队伍建设、产品创新、考核激励、服务嘉兴“两地”建设、协同推进七大重点模块,明确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探索。

  ⑵坚定服务初创、成长企业,多举措赋能新质生产力

  聚焦更早、更小、更新、更科技,嘉兴银行明确“服务初创、成长”市场定位,拓宽金融覆盖采取“分层分类服务、专人对接、全生命周期跟进”的工作模式,强化科创金融资源保障和内部政策倾斜,加大对我国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9大未来产业领域的科创企业支持力度。截至今年11月底,嘉兴银行科创贷款余额242.48亿元,占比达23.57%,占比超过大部分上市银行。服务初创成长科创贷款余额43.90亿元,较今年年初净增10.92亿元,增量占比位列全市首位;服务初创成长科创企业贷款613家,较年初净增118家,位列全市前列。

  此外,积极与政府产业基金、创投机构开展银投合作,通过优化创新多种投贷联动业务合作模式,促进更多的金融资源、社会资源与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的双向匹配,运用股债联动的力量撬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支点”,为科创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在嘉兴的创新、创业提供全周期、多渠道、全方位的服务支撑。

  考虑到实现科创金融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识别风险、进行风险定价与风险配置,以及如何实现风险收益平衡发展的市场化模式。嘉兴银行率先破题,通过创新“认股选择权”和“延期付息”两种拳头产品,探索实现银企共赢合作模式。目前,嘉兴银行已与嘉兴长投集团、科创人才集团、嘉兴南湖高新区(嘉兴科技城)、平湖市金投人才集团、桐乡市科创人才集团,以及普华资本、浙华投资、华睿投资等优秀创投机构建立银投合作关系。截至今年11月底,嘉兴银行已通过投贷联动(认股选择权)方式累计支持科技型企业379家,累计配套贷款超20亿元。

  ⑶聚焦创新突破,全方位优化服务质效

  基于科创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的多样化需求,嘉兴银行聚力打造科创金融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针对种子期、初创期科创企业,结合创新创业属性,推出“人才嘉”产品,针对A-H类人才创业者,设立分类授信、差异定价、线上提款的便利产品。与科技保险公司开展银保合作,开发研发贷产品;针对成长期科创企业推广线上快捷“科e嘉”产品,快速响应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推广银投联贷产品,与创投机构合作建立“你投我贷、我贷你投”的合作机制;针对成熟期科创企业,开发并购嘉产品,主要对优质科创企业大股东进行股权并购、回购提供融资服务。运用股权激励贷,用于满足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融资需求,借款期限长,可帮助企业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防止外部机构过度稀释企业股权,维护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未来,在主管部门、监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嘉兴银行将以服务新质生产力为重点支持方向,不断强化机制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为科创、科技型企业提供全周期、多层级、综合化服务,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为嘉兴市建设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贡献更多力量,以更加丰硕的试验成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科创金融改革贡献嘉兴智慧、提供嘉兴方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提出“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贵行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有哪些创新做法?下一步有何考虑?

  嘉兴银行坚持城商行“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的市场定位,主动融入金融强国“五篇大文章”,努力完善金融服务综合配套水平,全面提升服务质效。

  一是做强嘉银特色,写好“科技金融”大文章。进一步提升创新业务展业能力,用好两项“拳头产品”,全面加强嘉银创投合作,努力实现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交叉互补,努力提升科创金融持续中收能力,形成具有嘉银特色的科创金融模式。未来,还将不断夯实风险补偿“蓄水池”,更好地推进市场化风险分散补偿机制的完善和落地。

  二是做优公司业务,写好“绿色金融”大文章。一方面,进一步发挥“链式思维”,锚定“阳光嘉”“储能嘉”,夯实绿色金融基础;另一方面,发挥好公司业务的平台作用,为普惠零售综合化经营提供有力支撑,重点推进上下游供应链、账户结算资金、工资代发、公司理财、票据等综合性业务,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整体效能,切实发挥“综合赋能”作用。

  三是做实服务下沉,写好“普惠金融”与“养老金融”大文章。通过进一步加强业务融合与公私联动,搭建大零售生态体系,重点围绕普惠零售业务下沉,纵深推进财富管理业务,积极开展银保深度合作,努力打造综合化的老年金融平台。比如,探索养老金融服务模式,依托社区支行等服务平台,为广大老年客户提供更符合需求的专属金融服务;优化老年客户金融体验,推出50周岁以上中老年客户专属借记卡——“嘉享卡”,增设手机银行App老年客户“金色年华版”,推进智能机具适老化改造;搭建便捷的老年支付场景,充分发掘三代社保卡的应用场景,聚焦社区老年食堂、图书馆、旅游景区等场景,探索符合老年人的支付模式等。

  四是做特场景金融,写好“数字金融”大文章。目前,嘉兴银行积极开拓数字金融新渠道,全面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加快场景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成功接入点点钱包、嘉源优水、民融云、共富平台、智慧食堂、社区团购等10多个场景生态项目。其中,与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共同推出的点点钱包数字平台,总用户超11万户,合作商户3100多家。

  贵行在绿色金融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请结合具体案例展开说说。

  2024年4月,嘉兴银行成功获批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使用资质,成为全省第四家、全市首家成功申请碳减排专项资金的地方法人机构,将有效降低绿色企业的融资成本,助力“碳中和、碳减排”项目发展。

  为全面夯实绿色金融基础,近年来,嘉兴银行以推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己任,构建了绿色金融框架体系,设立了绿色专项信贷额度,并建立了差别化利率定价机制。同时,还打造了30支绿色金融专业团队,为绿色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

  在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上,嘉兴银行推出了“低碳嘉”系列绿色金融产品,包括“阳光嘉”“储能嘉”“数智嘉”等特色产品,旨在满足不同成长阶段绿色企业的融资需求。以“阳光嘉”为例,嘉兴银行结合全市“两化”重点清单,梳理了分支行所在区域内的分布式光伏项目,通过“一行一策”的方式推动绿色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服务碳减排项目方面,嘉兴银行立足“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将金融资源引入电网、储能等碳减排重点领域,成为全省首家直连浙江省国网数字平台的金融机构,为超过1336户绿色企业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在能源金融领域,嘉兴银行针对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了“储能嘉”产品,并创建了“线上贷款、线上提款”的融资业务模型,打破地域限制,支持光伏、储能等绿色能源项目在长三角区域的广泛落地。

  截至目前,嘉兴银行绿色金融贷款余额129.65亿元,拳头产品“阳光嘉”贷款余额达41.48亿元,有力推动了晶科能源、鸿禧光伏等大中型企业的绿色转型,同时也助力了龙吟光伏、碳禾能源等小型企业的成长壮大。

  此外,嘉兴银行还致力于全链条数字化服务,构建了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化产品,壮大了民营企业长三角区域投资方阵。同时,积极探索数字化平台监测服务,自主研发了光伏监测、光伏结算数字模型,并与国网省综“阳光掌柜”平台直连,使光伏项目投资企业能够实现量、价、费的清晰对账。另外,还配套了“1+N”供应链批量授信贷款,支持新增、存量优质项目及其上下游企业的发展,为企业扩产能、增动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不仅意味着金融自身要落实大量改革任务,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大局方面也要积极推进改革。贵行的业务板块设置方面有哪些特色,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有哪些突出的作为?

  嘉兴银行作为地方法人银行,紧密跟随嘉兴市委、市政府部署,与地方经济同频共振,全力推进金融“五篇文章”,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科创金融领域,嘉兴银行凭借创新的产品与服务,为科创企业提供特色化、专业化金融服务,科创金融贷款市场份额领先,连续三年获评嘉兴市科创金融改革“A类行”。

  绿色金融方面,聚焦智能制造,赋能先进制造业集群,完善“低碳嘉”产品体系,成功获批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资格,成为全市首家获得碳减排专项资金的地方法人机构。

  普惠金融领域,优化服务体系,建立“嘉富贷”百人专职团队,深入服务小微企业,合计服务“两增两控”小微企业超2万户,小微客户超1.3万户,均较年初大幅增长。同时,落实“三稳一服务”要求,健全续贷机制,完善产品体系,降低续贷门槛,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专家点评

  胡安 嘉兴大学经济学院数字经济系讲师,经济学博士,嘉兴地方金融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数字经济

  嘉兴银行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的市场定位,主动融入到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践中,积极赋能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嘉兴银行在科创金融领域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力和创新精神。该行不仅完善了专营机构建设,成立了科创金融事业部和专营支行,还积极探索投贷联动新模式,通过“认股选择权”和“延期付息”等创新产品,实现了银企共赢。多措并举,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了从初创到成长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支持,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在绿色金融方面,聚焦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产业转型升级,引导金融资源配置向低碳、绿色发展领域倾斜,做到了“全方位夯实绿色金融基础、全周期服务碳减排项目、全链条数字化服务”,助力绿色发展。在普惠金融方面,嘉兴银行不断下沉服务重心,落实“三稳一服务”要求,用心服务“两增两控”小微企业,彰显了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在养老金融方面,积极探索养老金融服务模式,搭建便捷的老年支付场景,切实提高了老年客户金融参与的体验感。在数字金融方面,不断强化自主研发能力,依托“点点平台”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便利的数字化金融服务。

  总体而言,嘉兴银行积极响应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号召,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显著提升了金融服务质量,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期待其在未来继续深化改革,推出更多创新性、有特色、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为嘉兴市经济发展提供更坚实的金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