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保险报》关注|嘉兴银行:持续探索纾困良方

  8月8日,《中国银行保险报》普惠版刊发题为《嘉兴银行:持续探索纾困“良方”》的新闻报道,关注嘉兴银行在2012年全国首创的“无还本续贷”模式以及十年来对该模式的持续探索与深化。全文如下:

  实体经济的发展,有赖于金融活水灌溉滋养。十年前,浙江嘉兴银行一次敢为人先的探索,创新推出“无还本续贷”产品,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资金“周转难”问题。如今,在监管部门指导下,嘉兴银行仍在不断探索,持续深化“无还本续贷”模式,更好地发挥信贷资金“稳企业”“保存量”的作用。

   应时而生,因势而新

  “银行贷款即将到期,资金如何周转?这几年,企业经营还算稳定,都是老客户,账款肯定能收回来,但是回款时间太久了。”2012年5月末,突如其来的订单回款插曲,让海宁市的小微企业主老江犯了难。嘉兴银行客户经理发现,在民营企业发达的嘉兴市,很多中小微企业主面临与老江同样的困境。为此,嘉兴银行进行了研究,经过与银监部门多次沟通,对“无还本续贷”产品进行了升级。“‘无还本续贷’业务的创新性在于,在满足条件的前提下,客户无需归还原贷款本金,只要还清原有贷款利息以后即可获得新的贷款,避免了通过过桥民间融资等高息筹资,大大降低了客户筹措资金的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嘉兴银行相关负责人称。

  在破解中小企业“周转难”的同时“,无还本续贷”如何做好风险防控,需要金融机构良好的风险预判和贷后管理。对此,嘉兴银行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摸索,先后对“无还本续贷”业务进行了四次优化升级,从创设初的设置部分准入条件、考量企业综合经营情况审慎推行,逐步实现了对中小微企业全面放开。

  开通绿色转贷通道

  “没想到我们也能享受到续贷业务,不需要我们筹措资金先还贷再办理。”日前,嘉兴银行用“无还本续贷”产品,成功为浙江凯鸿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了1400万元的转贷资金支持,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凯鸿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是嘉善县的物流龙头企业。2022 年初疫情期间,企业整体运力下降,仓库货物堆压现象严重,物流运输一度面临停摆,资金缺口成了摆在公司面前的一道难题。嘉兴银行了解情况后,立即前往企业走访调研,结合国家及银保监部门有关货物物流保通保畅政策,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创新思路,通过新增授信与提供无还本续贷业务结合,开通绿色转贷通道。不仅突破以往“无还本续贷”业务1000万元金额限制,给该公司提供了1400万元的转贷资金,并在现有授信 1.1 亿元的基础上新增授信额度2000万元,保障企业平稳发展。今年5月,嘉兴银行积极响应浙江银保监局92号文精神,探索“连续贷+灵活贷”工作机制,立足企业实际需求,持续优化“无还本续贷”,扩大使用范围,中小微企业均可办理无还本续贷,让惠于客户,提升了信贷稳定性和匹配度。

  升级服务精准发力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确保不“抽贷”、不“断贷”的前提下,嘉兴银行还持续优化业务系统,个贷系统率先实现无纸化审批,提升审查审批效率,同时集成移动 PAD 作业和影像采集作业,有效地进行资料采集与数据分析,提升业务操作效率,既做到“连续贷”又做到“灵活贷”。嘉兴某汽车部件公司办理信贷业务时,需追加关联企业上海某汽车模具制造公司名下设备抵押,受省内外疫情影响,工作人员无法前往上海签订抵押合同。了解到企业需求后,嘉兴银行采取“远程视频核实+法大大电子签约”的形式进行核保、面签,及时为企业“输血”,迅速为企业解决资金难题。

  嘉兴市某运动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外贸科技型中小企业。2022年初,疫情影响下,企业产品出口国外回款缓慢,急需支付原材料采购款。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嘉兴银行秀洲支行客户经理上门走访。考虑到企业实际情况,一方面通过信保基金为企业增信,开通绿色通道一天时间完成放款审批;另一方面积极运用“无还本续贷”工具,缓解了企业存量贷款周转的资金成本压力,解了企业燃眉之急。据统计,嘉兴银行开展“无还本续贷”业务至今,已累计服务企业13653户,累放金额420亿元,累计节约资金周转成本2.5亿元。

  “无还本续贷”只是嘉兴银行金融创新的一个缩影。该行在普惠金融领域开展了更加深入的探索,先后推出了“轻松贷”“流水贷”“嘉抵贷”“嘉速贷”等低门槛、低利率的金融产品。同时积极运用数字化转型成果,创新出台了“嘉e贷”“嘉富贷”“嘉抵e贷”等线上产品,为“三农”“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我们是一家中小地方法人银行,必须从服务地方经济出发,根据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设计更多帮助企业成长、受到企业欢迎的助企惠企产品,最终实现与地方经济的共生共荣。”嘉兴银行负责人称。